當你怕她發病,害怕她會自殺,當你滿腦子都是她,你像個雷達隨時偵測她的需求,為了一個她喜歡吃的小點心,你可以連夜把攤子老闆call出來做,寧願意花兩千塊買一個60塊錢的東西給她吃,也不願看她失望。
我想她的病再也不會好起來了,只要有你在。
你的疲勞是對她愛的證明,她的病是綁住你最好的方式。
她現在缺的不是治療而是心力,她的逃避與依賴是我對她癒後不看好的原因,即便都證明給她看,她不用安眠藥也可以好好睡覺,出去跑跑步曬曬太陽也會有血清素、多巴胺,但她依然不相信她不需藥物也可以自己過得好。
可預期的是她還會不斷要求你帶著她四處求醫,去聽每個醫師的解說來證明她的病,也永遠有吃不完的藥,就算沒藥還有健康食品可以吃。
在我看來,你已經做得很好了,也為她做了很多了,如果你願意或許可以換個角度,你也需要她的關注,也就是你可以忙到忽視她的電話和訊息,忙到沒時間給她推背按腳,忙到忘了問她今天好點沒,看看她會不會回過頭來關心你?
除非她願意擺脫以往的等、要、靠、求的生活,才能找回生活的動力,也才有讓自己快樂的能力。
親密關係裡也要講究一個度,既要有恰好的溫度,也要有適度的距離,兩人才相依相伴走得長。
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自己站不起來別人也難扶,她娘家依賴她,她倒向你,最後不只是你一個人垮,我看到的就是一副骨牌,把所有人都推倒了。
不要隨便介入他人因果
一廂情願的要為他人好,可能是我們自己有病。
個人命運個人擔,一個人要能過得好,首要的條件就是不多管閒事,爛泥爛的好好的,你非要給他扶上牆,閒魚躺的好好的,你非要給他翻個身。
一塊朽木,你非要把它雕成材,克制去糾正她們的慾望吧,不要隨意介入他人的因果。
夜裡才回覆完朋友訊息,想了幾分鐘又收回了。
想想,我也該放下多餘的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了。
我看到他事事顧及他人感受,時時在意他人想法,以為掏出所有真心就能得到歡喜,看他身心俱疲又徒勞無功,我的熱心腸又氾濫了,回頭想想人家家人相處模式幹我何事,就算他們已經走不出困局,我又能如何呢?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介入他人的因果。
覺醒的人1%靠經驗,99%靠的是社會的千刀萬剮
提醒自己不要主動給別人的人生出謀劃策,我的建議可能帶有我個人的處事原則,未必適用於他人。
畢竟生活是無窮無盡的,就算我有專業知識,臨床經驗,強大的三觀,但畢竟每個人的認知範圍還是自帶侷限性,很多時候,我們的建議不過是自己內心的投射,別人做好了也就罷了,結果不好呢,可能還會遭受指責。
有句話說得好,覺醒的人1%靠經驗,99%靠的是社會的千刀萬剮。
成長是主動的過程,不碰個頭破血流,難以練出鋼筋鐵骨。
與其為他人好,不如尊重別人的獨立性,讓他們擁有自己的決策權和成長空間。
熱心沒有錯,善良沒有錯,但熱心過了頭是負擔,善良過了頭只會被辜負。
再好的關係也是要保持一點心理界線,保持有一點冷漠,一點清醒,不是所有熱情都能換來善待。
掌握人際關係智慧該有的人間清醒
生活中所有沒有底線的心軟,都只會讓對方覺得理所當然,那些不敢說出口的拒絕,無疑都在一次次壓縮自己的邊界,遲早有一天讓人不堪重負。
況且,真心給多了,會讓人習以為常,熱情太氾濫,會讓人慣性依賴一個人,越是輕易答應別人的請求,也越難得到對方的感激。
而舒適的關係不是靠一味妥協來維繫的,偶爾的拒絕和冷漠才是成年人應當有的人際智慧。
這世上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俯身遷就,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你傾力相幫。
該狠心時狠心,該婉拒時婉拒,才能得到理解和尊重。
不是親密關係就要毫無保留,你無須做到隨傳隨到,也不必對人有求必應。
任何幫忙都不應當以忽視和委屈自己為前提,總把別人的感受放在自己之前的,註定不會長久。
做好人是有底線的,這世上並不是什麼情況下都要向他人伸出援手,太顧及人情,遲早有一天會被人所傷,不懂得拒絕,早晚有一天會被負重壓垮。
成熟的成年人不會在感到為難時,一味遷就他人,做人不能心太軟,必要時心硬一點,考慮周全一些,不是袖手旁觀的冷漠,而是保全自己的智慧。
很欣賞一句話:「會處理關係的人都有一點冷漠,年輕時總是花很多心思維繫關係,擔心自己的拒絕和迴避會傷害到他人。
長大後才知道,真正親密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說”不”的權利,在善待自己的基礎上,與人為善,才能活得舒坦,過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