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報

        

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

幼兒 手語

轉貼 - 應該教導幼兒學習手語
 
很多人都看過勞勃狄尼洛、班史提勒、達斯汀霍夫曼鄧人主演的Meet the Fockers(親家路窄)( http://www.uip.com.tw/fockers/)。裡面那個小嬰兒可以比很多手語,可以和大人溝通,表達要喝更多牛奶、待會要午睡等。很多人都覺得,那麼小的小孩怎麼可能比那麼多手語?但是事實證明那的確是真的。
 
我一個學妹去美國人家庭作客,待了一包台灣的蛋卷。對方家有很多小孩。她因為和那家人很熟,便自己餵那不到一歲的小嬰兒吃蛋卷。吃完後,她走開去和其它人說話,小嬰兒一直跟在後面,手比來比去。她告訴那家庭的大女兒,小嬰兒好像很喜歡吃蛋卷?對方說,看起來是耶,因為他一直跟在妳後面用手語跟妳說:”More! More!”。
 
我想,那嬰兒一定很生氣,都跟妳說再給我多一點,妳卻不理我,還走開!
 
學妹後來才知道,那家庭因為有一個智能不足的小孩,上了特殊學校,學校教小孩手語,媽媽便也交接下來的小孩手語。之後每出生一個嬰兒,年紀較大的小孩便負責教小嬰兒手語。手語可以表示很多意思,包含要牛奶、要睡覺、要餅乾、要抱抱、要更多、要果汁、要換尿布等。結果她們家的小孩都不會亂吼亂叫,也不會亂哭,因為他們能和大人直接溝通他們的想法。除非是手語沒法表達或沒學過的言詞,才會大哭大叫。而一但學會某個字的發音後,他們就不在比手語了。
 
我認為這是一個好方法。小孩畢竟也有自己的想法,會哭會鬧是因為爸媽沒法和小孩溝通,他們無法表達他們想要什麼。但因為先天發生構造的限制,小孩不可能更早學會說話,因此比手語就成了可以跟父母溝通的方式。若沒學過手語的爸媽,其實可以發明一些簡單的手語,讓小孩至少能表達基本的需求,可以做基本的溝通。唯一的問題,是小孩比手語遇到看不懂的人時,大概就真的是雞同鴨講,像那學妹的情況一樣了。

底下是從嬰兒手語網站上節錄的:
 
 
什麼是嬰兒手語:
 
1.每個寶寶都懂得利用手勢跟肢體語言做為還不會說話前的溝通方式.。嬰兒手語讓寶寶得以利用與生俱來的溝通能力拓展成有效率的溝通工具,讓還不會說話的嬰幼兒能藉由簡單的手勢與父母進行雙向溝通
 
2.嬰兒手語跟成人手語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嬰兒手語著重於日常單字,不著重文法且需要配合口語發音
 
3.只要經過簡單的課程訓練,家長即可學會教導寶寶使用手語的技巧與常用嬰兒手語單字,讓寶寶也能體驗與父母”溝通”的樂趣
 
4.嬰兒手語是種非常有效率的溝通工具,因此在歐美日也廣為運用於有先天性疾病造成溝通與表達上困難的幼兒(如唐氏症,發育遲緩等)。記得0-3歲是孩子的治療黃金期,請向您的主治醫師詢問將嬰兒手語納入孩子療程的可能性
 
5.嬰兒手語讓您能比您想像的更早了解寶寶,讓您能從他們的眼中發現一個充滿新奇,樂趣與不解的世界
 
6.美國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衛生研究院贊助的長期研究發現寶寶不僅會用手語溝通,且還能幫助孩子學習說話跟語言的發展。學習嬰兒手語的孩子在八歲時的智商比一般孩子還多出了12的IQ值
 
 
 
 
嬰兒手語的幫助:
 
1.讓口語期前的幼兒也能"說"出自己的需求與情緒 

2.更快理解"溝通"的意義,幫助幼兒更早學會說話 
3.減少因為無法跟成人溝通所造成的挫折感 
4.建立"接收"與"表達"的相關詞彙 
5.讓寶寶更聰明 (根據美國國衛院所贊助的研究顯示可提升孩子的智商高達10-12分 ) 
6.建立更為良好的親子關係 
7.讓寶寶能選擇有興趣的話題跟父母"交談" 
8.讓寶寶能告訴成人他要什麼,需要什麼跟感受到什麼 
9.減少因為無法跟成人溝通所造成的挫折感 
10.幫助口語期前的幼兒建立"兩個字"造句的能力 
11.鼓勵孩子主動得學習 
12.跟成人的互動比較正面(而不是只能用哭泣來表達) 
13.能跟父母溝通讓孩子對自己更有自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